关于我们

about us

农贸市场怎样进行消防管理?市场内有生活居住现象。作为商家的办公场所,商家每天有不少时间停留在市场内,很自然就要求在市场内有临时休息地方甚至是固定居住,吸烟烧水做饭较随意,使用空调、冰箱等电器。有些租户还进行二次装修,大量使用可燃材料,这些行为都有可能给市场造成隐患。消防设施配置不足。市场内未设有室外消防给水系统、室内消火栓,灭火器的配置维护也因责任主体不明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。仓库区货物堆码不规范,商家力求多储存货物,对货物分垛未留有消防通道,或堆放过高,距离灯具以及周边墙柱的安全距离不足。有的商家在办公区甚至公共区域都堆放货物,甚至违规存放危险物品,是典型的只顾经济效益不顾安全。业主与租户的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,造成平时没人管,出事后互相推委的情况,一些消防基础工作不能落实到位。
        以上问题有些可以依据相关规范予以解决,但有些问题适用的条款较模糊,管理过松易乱出事,这方面有过火的教训;管理过严则市场不能正常开展经营,不利于经济发展。如何把握好一个“度”,使得市场在满足安全条件前提下,健康有序发展,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,笔者在这里抛砖引玉。
        1.首先要提高市场管理者的消防安全意识,使其在初建市场时自觉的遵循有关消防法律法规,避免给市场留下先天隐患,并在出租签定合同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,落实消防责任制,该由业主负责的事务业主应制定制度主动完成,该由租户承担的责任业主也有必要予以督促,不能放任自流,大家联防群治,共同保障市场的安全。
        2.考虑到仓储式集贸市场一般都是人流、物流集中的地方,因此市场建筑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。
        3.规划市场平面布局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:首先是留出消防通道,通道宽度不应小于3.5米,宜将消防通道贯通成网状;合理确定各户使用面积(包括办公区和仓库区)与公共面积的比率,这里需要预测市场的人流量和物流量,国家对此没有明确规定,笔者认为不应小于1:1;进行平面布局时最好将办公区和仓库区整体分开,留有安全距离,分区采取不同的消防安全制度,办公区充分考虑商家的各项要求,方便实际使用,仓库区杜绝违规用火用电;需要将办公区与仓库区相连时,二者应用防火墙完全分隔,各自有直接对外的疏散出口,尽量不在防火墙上开门,否则应使用防火门;若市场采用多层结构,底层办公,二楼以上仓储或生活居住,宜将办公区与仓库区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分开设置,不布置成上下层商业与住宅办公用房混杂的形式,不同用途性质的用房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 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楼板分隔开。
        4.能否在仓储式集贸市场内生活居住,这是个空白地带。市场内的商家多是外来人员,有些商家出于经商方便或经济原因,在自己租用的市场办公区或仓库区内划出空间生活居住,使用各种电器及明火,安全意识高些的用防火材料分隔,安全意识淡薄的则完全连通。这类情况如何看待?笔者认为,对于仓库区,按《消防法》规定,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,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。但是未明确规定不能设置个别值守人员的休息场所,只是要求不能在其中使用大功率电器,移动照明。若值守人员不违反任何仓库内的电器管理及用火要求,应可作为值守在内休息,而且要求门内外都不能用插销;对于办公区,《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》未明文限制不得在内生活居住,所以在内居住需要加强用火用电管理,不得个人拉设临时线路。出于安全考虑,笔者建议市场产权单位应考虑租户需要,在市场内独立于仓库区、办公区设置临时生活居住区;或明确要求租户不得在市场内生活居住,由市场管理者统一安排巡守,保障安全。
        5.电线路敷设及电器使用问题。按照前边的探讨,把市场分为仓库区和办公区,在电线路敷设及电器使用问题上,可分别按相关规范:仓库区电线路应穿非燃管保护,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家用电器,不使用移动式照明灯具,并且采用白炽灯照明时,其功率不得超过60瓦,按照《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》,库房内还不应设置配电箱、开关和插座。办公区一般要求将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分开设置,闷顶内有可燃物时,其配电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保护。 6.消防设施器材配置问题,可依据相关规定,这里探讨消火栓的布置,实践中仓储式集贸市场开间较小,过密布置室内消火栓在经济性和合理性上有所欠缺,从讲究实际效果的角度出发,可采用以下方式:(1)对于人员聚集且可燃物较多场所,以及需设置两部以上疏散楼梯的,应在每层设置室内消火栓;(2)因开间较小,如在二层布置消火栓,施救操作空间有限,宜在底层外墙或其他公共部分设置室内消火栓箱,其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;(3)对于开间特别小的建筑,无法布置室内消火栓时,可以考虑合理布置几个共用室外消火栓,但消火栓一定要配足够的水带和水枪。
联系我们
  

项目合作联系人:范经理

24小时在线:

139-8001-5715  

133-4884-2985  

133-4882-7618

公司电话:

159-2899-8823

028-8500-3738 

在线Q Q:582670935